最近尝鲜试用了一下IntelliJ,使用下来还是比较爽的,最后我这个很少花钱买软件的人,也在oschina上买了个人版。IDE毕竟是码农干活的家伙,想想也值了。使用的时候有一些心得,记录下来。
调整界面为酷酷的黑色
Preferences=>Appearance=>theme=>Darcula
检出项目:
VCS=>Checkout From Version Control,maven项目会被自动识别出来。
设置快捷键:
Preferences=>keymaps,有很多套方案,当然即使选择Eclipse也还是有很多和Eclipse不同的地方。
自动补全:
Mac下默认是clt+space,可以使用keymaps=>Main menu=>Code=>Competion设置。
去除自动补全的大小写敏感:
不知道多少童鞋和我一样被Eclipse惯坏了,使用自动补全完全不注意大小写的,IntelliJ默认区分大小写,很是让人难过。不过在Editor=>Code Completion里把Case sensitive completion设置为None就可以了。
自动展开目录
Eclipse有个打开文件就自动展开目录的功能,在IntelliJ里从Project左边栏的齿轮上选择Autoscroll to Source和Autoscroll from Source都勾选上即可。
使用Tomcat运行web项目:
需安装插件:Tomcat and TomEE intergration
选择Run=>Edit Configurations,点+,选tomcat server,Deloyment选择对应artifact。详细文章:http://my.oschina.net/tsl0922/blog/94621
项目间文件复制
IntelliJ里的工作空间是Project,不同Project之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。在一个Project里copy&paste,会弹出对话框,让你选择目标文件夹。也就是说,并没有跨Project的复制,而是从源Project把文件复制出去。
自动编译
IntelliJ默认是不会自动编译项目的,所以在run之前会有个make的过程,习惯自动编译项目的可以在这里打开:Compiler=>make project automatically。因为IntelliJ项目空间不大,所以开启之后也不会像Eclipse一样出现build workspace很久的情况。
Debug
debug最好不要使用method breakpoint,会导致启动异常缓慢,博主之前就不小心启动了method breakpoint,然后进入调试要花掉几分钟的时间。IntelliJ断点可以设置Condition,其实Eclipse也可以,只不过没有这么明显,同时IntelliJ可以在Condition进行代码提示。
File Template
与Eclipse的Code Template类似,只不过IntelliJ内置变量全部为大写,例如:${NAME}。可以使用#parse(“File Header.java”)这种格式来导入另一个文件,跟jsp include的作用一样,实现复用的一种方式吧。没有导入/导出,有点不太方便。
Live Template
用惯了Eclipse快捷键的人可能会不习惯,sysout、foreach等快捷方式找不到了,main方法也无法自动补全了,其实这个在IntelliJ中有一个异常强大的模块Live Template来实现。
例如,在class中尝试psvm+tab,则会发现main方法产生了;输入iter+tab,则生成了foreach语句。 live template还有一个surround的用法,选中某个变量,键入ctl+alt+j两次,则会出现自动补全的菜单。
此外,还可以自定义Live Template。Code Snippet技术应用也挺普遍的,IntelliJ的Live Template优点是内置了一些智能的变量和函数,可以做到一些语义级别的分析和运用。
几句牢骚
IDE的圣战从来没有停止过,Eclipse还是IntelliJ好?首先,IntelliJ某些更加体贴的功能,让我感叹一分钱一份货。比如选中括号的后面部分,即使滑动到了下一屏,也会将括号开始的部分浮动显示出来。更重要的,我想引用一下《大教堂与集市》中的比喻,Eclipse好比集市,有开放的环境,本身功能并不求全责备,通过插件来提供相应的功能(最基本的maven、VCS都需要第三方插件提供)。相对的,IntelliJ就像大教堂,内部整合了大多数功能,基本上是一体化的使用设计。
庞大的插件机制和依赖也使得Eclipse出现一些混乱和不稳定。插件依赖/兼容性/稳定性都存在一些问题,而且Eclipse一味向可扩展设计的方式也使得使用起来会更复杂。例如,Eclipse的快捷键设置功能,全部是一字平铺,有一个”when”的选项,我理解这是使用快捷键的一个场景。问题是,所有插件都可以向它注册一个场景,当我真要选择when的时候,发现列表有两页之长,我哪知道选哪个?相反,IntelliJ的keymap采用了分类的方式,一级分类就是使用场景,然后再进入相应项设置快捷键,比Eclipse方便的多。再比如,有人说Eclipse慢,其实很可能并不是内核慢,而是一些插件(例如m2e)运行太慢导致的。而IntelliJ基本上都是很迅速的,很少出现失去响应的情况。
这里我想引用一篇文章《有人负责,才有质量:写给在集市中迷失的一代》http://www.oschina.net/news/32190/a-generation-list-in-the-bazaar。Eclipse庞大的体系注定了插件管理的松散性,所以使用者就要忍受一些不稳定和不方便的因素。相比IntelliJ,因为是公司开发,大部分插件都在其管理范围之内,所以整体质量更好控制。
说到这里好像就认定IntelliJ好了?其实也未必,因为《大教堂与集市》也提到,开源带来的生产力是教堂式开发远不能比的,所以IntelliJ要收费,而Eclipse可以免费。Eclipse庞大的插件群,功能的全面性,个人觉得也是IntelliJ比不了的。
最后说一句,说到学习成本,其实IntelliJ是要比Eclipse低的,至少省去了很多配置插件、理清依赖、处理问题的功夫,同时设置也比Eclipse要简单不少。没有说越高级的IDE越复杂的说法,只是Eclipse作为最常用的Java IDE,让大家先入为主了罢了。